行业动态

国家统计局局长:要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

发布日期:2009-01-04 浏览次数:2190 文章来源:

面对世界金融剧烈震荡和全球经济减速,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备受关注。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11月2日接受记者专访,以扎实的数据、深入的分析,以及他在东南沿海企业最新调研掌握的第一手情况,描绘着中国经济“寒秋中的暖意”。

    “尽管形势复杂多变,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,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是好的,我们要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。”马建堂指出。

    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

    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回落,马建堂表示,这是受国际金融风暴、世界经济下行和国内严峻自然灾害影响,也是受中国经济自身周期下行惯性的影响。但从判断经济基本面的国际通行指标经济增速、物价水平、国际收支和就业形势四方面看,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,总体运行良好。

    “欧美经济已经或者即将陷入衰退,俄罗斯、巴西等新兴国家前三季度增长率在6%至7%,而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9.9%的增速。”马建堂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速进行了全球比较。

    更难能可贵的是,中国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,就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从8%以上控制到5%以下,控制通货膨胀取得明显成效。

    虽然出口增速有所回落,但前三季度依然保持了22.3%的增长。9月末,中国外汇储备增加到约1.9万亿美元。马建堂指出,这使得中国具备非常强的支付能力。而且从他在东南沿海调研掌握的情况看,外界所说的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只是极少数,政府已经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。

    从就业情况看,中国前三季度新增就业936万人,用了3/4的时间完成了94%的全年就业目标任务,就业形势总体也是好的。

    马建堂总结说,中国经济增速全球最高、物价得到很好控制、外汇储备不断增加、就业总体良好,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“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”的支撑因素。

    宏观政策进行了灵活审慎的调整

    今年中国发展面临的大事多、难事多,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。马建堂指出,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,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及时采取了灵活审慎的调整。

    二季度以来,沿海出口企业已经明显感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,一些企业经营遇到了困难。“防过热、防通胀”的宏观调控目标及时在年中调整为“保增长、控物价”,并采取了提高部分纺织品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等措施。

    三季度,国际金融危机加深,对世界实体经济的冲击也日益体现,对国内的影响从沿海蔓延到内地,从中小企业扩大到大中型企业。马建堂介绍说,宏观调控政策对此进行了灵活审慎的一系列调整,包括:

    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,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;调整外贸政策支持出口稳定增长,适当调高了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、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;在货币政策方面,央行连续三次降低利率,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;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,增加薄弱环节的支出;国务院核准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;支持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等。

    马建堂指出,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,我们积累了较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。从这次及时调整宏观政策,我们能够看出,党中央、国务院有着很强的对宏观经济把握、驾驭和调控的能力。

    “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,有的已经实施,有的即将实施;有的已见成效,有的将见成效,这将保证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。”马建堂说。

    物质基础雄厚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充满信心

    从当前情况看,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恶化已经并将继续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。“要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,信心何来?来自我们强大的物质基础,巨大的市场潜力,企业的活力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。”马建堂解释说。

    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明显加强,对经济、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大提高。中国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,钢铁、水泥和能源产量在世界上数一数二,交通四通八达。

    “从供给、从物质基础上讲,中国经济增长的保障能力非常强。同时,中国市场需求的潜力十分巨大。”马建堂指出。

    马建堂分析,虽然基础设施、居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改善,但从人均看仍处于较低水平,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。13亿人口一多半在农村,农村居民衣食住行需求增长的潜力很大。从机动车保有量看,2007年中国每千人拥有量为33辆,而美国2005年就已经达到814辆,日本2004年为586辆。这说明中国汽车需求的潜力巨大,而汽车行业对钢铁、化工、电子等行业有很强的带动作用。

    市场需求潜力并没有随着金融危机发生改变,同时投资需求量仍然很大。马建堂举例说,虽然中国铁路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,但2007年中国每万人拥有铁路长度为0.6公里,而美国2005年达到5公里以上,日本近2公里,铁路投资的需求量依然巨大。

    马建堂告诉记者,他最近在东南沿海企业调研时,深切地感受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不断增强。在危机中,许多企业主动迎战,化危为机。有的企业借机吸引更好的人才,有的拓展海外销售网络,有的购买了海外研发中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,企业活力的增强使得他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更有信心了。

    “我们一方面要科学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,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;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市场压力,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跨出一大步。”马建堂说。

    来源:新华网